一 、咨詢者情況簡介
咨詢者,男,24歲,大專學歷,工作兩年,未婚;因視線總是關注別人、目光表情不自然、注意力不能集中、不會處理人際關系等問題而參加心理咨詢。咨詢者小時候生活在鎮上,每天的生活都挺好,沒有什么壓力,父母也不太管,和父母的溝通交流不多,經常和朋友一起玩,小學成績還可以,不太怕老師,性格比較開朗外向;初中成績不好,經常逃課被老師批評,和一些學習不好的同學一起玩,不太喜歡學習;高中到了縣里,有了一些自卑,在班里不太放得開,只和幾個宿舍的朋友玩的好,但都是表面的交往,很少說心理話,很少有心理溝通,經常出去上網打游戲;大專到了市里,性格逐漸變的不太愛說話,有些放不開,和宿舍幾個同學的關系一般,經常是一個人獨來獨往,在宿舍有些被孤立的感覺。工作后心理總是不踏實,視線總是會注意周圍的人,別人的一舉一動都會引起他的注意,不能專心安心做自己的事情,他因此很痛苦,一直控制但還是控制不住,在領導面前容易緊張,和異性相處的時候總是不太敢對視,眼神容易不自然,時間長了就不知道說什么,就更感覺不自在。
咨詢者的情況屬于心靈成長不足引起的自我感缺失,只能刻意的活在外在表面,刻意控制維護外在表面,內在自我退縮不安,所以很容易警惕周圍,對別人的舉動比較敏感;而他一直的方法都是控制外在表現,改變外在表現,這樣并不能解決問題,因為根源是內在自我感缺失,隨心而發的感覺缺失,不是表面的問題,改變表面是徒勞的。咨詢需要先把生活重心調整到內在去,發展內在自我感,慢慢的引導他放開外在,脫離外在的影響,隨心的生活才是健康的狀態。
二 、咨詢者詳細情況自述
我小時候過的無憂無慮的,沒有壓力,爸媽不太管我,批評也很少,也沒有什么表揚吧,他們不太善于溝通,很少和我交流,都是說一些日常生活的話題。我小時候生活在鎮上,周圍的鄰居都很熟悉,很多小伙伴一起玩,性格很好,很開朗大方,和現在完全不一樣的;我的成績小學還可以,姨媽是小學老師,對我照顧比較多,經常監督我,小學上課也不太怕老師,挺放得開;初中也沒有什么問題,就是不喜歡學習了,經常逃課,和一些不愛學習的伙伴一起出去玩,到處搗蛋,經常被老師批評,感覺這個對我也沒有什么影響啊,當時也不覺得難受,我都不明白為什么后來就變了,初中也沒有受到什么打擊,對別人的看法也不在意。
高中有點不好,到了縣城里,不知道怎么就有點自卑,可能是成績不好,還有就是認識的人少了,在異性面前放不開,很少和異性說話,和班里同學都是表面的關系,沒有深交,只和宿舍的幾個朋友一起玩,不過也是表面的交往,沒有什么心理溝通,說心里話也沒有,高中玩游戲比較多,有一段時間很上癮,逃課去上網。大學的性格和高中差不多,越來越內向了,話越來越少嗎,有時候不知道說什么,和舍友關系不太好,我抽煙,他們三個不抽煙,總是因為這個說我,就爭吵了一次,之后就感覺他們故意針對我,做什么也不叫我了,他們三個有說有笑的,我都像個外人,被孤立的感覺很難受,我也想過融入他們,但他們好像不領情,最后就算了,大二下學期我就搬出去住了,經常一個人獨來獨往,這段經歷可能對我現在的心理問題有影響,現在也有些孤僻,我也不知道為什么就會變成這樣了。
工作一開始實習的時候還挺好的,也挺放不開,挺主動的,慢慢就不行了,心理總是不踏實,特別是視線總是不受控制,總是去關注別人,別人走來走去,我都會控制不住的去看,很痛苦,我怎么都控制不住,注意力總是分散,工作也容易出錯;有時候和同事交流,我的注意力不集中,總是看周圍的人,讓同事也很討厭很不舒服,我也不想這樣的,可是這種事也不好和別人講;特別是面對領導的時候,我很緊張,整個人都很拘束不自在,總害怕領導發現我注意力不集中,每次和領導說話都要控制的很緊;我面對異性也有些放不開,有時候不太敢和她們眼神交流,看她們的時候都是一閃而過;我現在還很敏感,總覺得別人會注意到我的問題,總害怕別人關注到我。
三 、心理咨詢師系統咨詢簡介
經過詳細的會談分析判斷,咨詢者的情況屬于中度的心理問題,屬于心靈成長不足引起的社交恐懼癥方向,主要癥狀是:視線總是關注他人、注意力不集中、目光眼神不自然、害怕別人的關注、內在心靈不踏實和異性面前放不開等,經過了兩個療程八個月的系統心理咨詢,咨詢者已經了,基本可以安心做自己的事情,不再總是關注外在,有了隨心的內在自我感,不再害怕別人的目光,眼神交流也不緊張了,心理踏實了很多。
咨詢者從小的心靈沒得到很好的引導和溝通,導致長期活在外在表面,都是以外在表現和外在事情為主活著,當到了高中之后,需要心與心的交流時,內在自我就開始退縮自卑,沒有隨心用心的交往能力,開始通過網絡轉移注意力,并沒有去發展內在心靈;大學又因為一點小事和舍友鬧矛盾,這時也沒有處理的能力,把外在看的太重,太過于在意和束縛心靈,只能選擇逃避和排斥,心靈進一步被壓抑了。工作中,當需要心靈支撐的時候,他都會出現問題,都會緊張不安,只能刻意的活在外在表面,心靈不踏實就會總是被周圍別人的一舉一動所影響,因為沒有內在的自我感,不能隨心的做自己的事情,注意力總是容易分散到周圍,思維模式也敏感不獨立,胡思亂想后開始否定和懷疑自己,害怕影響別人,心理出現沖突和矛盾,進一步擔心和陷入外在了,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,越是刻意控制,就越不自然,越不自然就越覺得不正常,越覺得影響別人,越去關注周圍,就越無法集中注意力,心理就越焦慮,越焦慮就越控制。
咨詢者問題的根源是內在自我感的缺失,健康的人會從高中開始形成穩定的內在自我感,即使在嘈雜的環境下,也可以活在內在,用心靈去感受,用心靈去生活,可以安于內在,和諧自然踏實,不會輕易的陷入外在而不能自拔;如果沒有內在自我感的話,心靈是空虛不安的,就總想把外在表現好,就會刻意控制和在意外在,這樣就很不自然,沒有隨心的自我,心靈是空的,沒有隨心的話題和思考,就只能去關注周圍,無法活在自己的心靈里,自然就不知道說什么好,也就會造成視線總是控制不住的關注他人,總是被周圍的人影響,注意力無法集中;這樣時間長了,心理沖突矛盾就會加劇,進而影響人際關系,害怕影響別人而不敢與人相處,逃避社交活動,心理也容易緊張拘束,嚴重的時候會不敢對視,害怕別人的目光。越是在意的人面前,往往就會越明顯,所以在面對領導和異性的時候,癥狀會嚴重一些。
這方面的咨詢不是改變外在表現,這樣是徒勞的,需要發展內在自我感,需要找到自我,做自己,形成自己的性格和風格,恢復自己的自信和興趣。系統咨詢步驟:安定、真實、成熟獨立脫離外在、有自我感、隨心自然。咨詢會安排每一步的咨詢內容,你一次一次的學習和理解,然后獨立講解出來,變成自己的東西,學習正確的思維模式規律,一步一步的讓心理慢慢的安定和穩定,然后做真實的自己,成熟獨立后脫離外在的影響,最后把內在自我發展起來,面對別人,能夠隨心用心的融入做自己的時候,才能恢復健康。
內在自我感的發展需要時間,這個不是一時半刻的事情,所以太著急的人反而很難,咨詢者一定要理解好一開始的幾次內容,一開始都會反復的強調方向,強調作業怎么做,強調重點在哪里,如果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調整,那方向往往都是錯誤的。如果咨詢者總是著急的改變外在癥狀,外在改變不了就心理不能踏實下來學習,那方向就不對,這樣就無法真正的走進咨詢,咨詢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,不是直接把癥狀改變了,是要發展內在自我的,外在表現只是內在自我感的形式而已,自我感恢復了,隨心而發的狀態才是最好的外在表現。
四 潤軒心理咨詢中心祝福
【潤軒心理:真正的搞懂一些東西】你的問題是什么都略懂,卻沒有一樣精通。如果你想要做好一件事情,就盡量別讓自己只停留在略懂的層面,去參悟它,研究它,深入了解它,吃透它,讓它為你所用,這才是一個長期有效的規劃,或學業,或職業,或人生。
【自我和合心理體系:我們的咨詢者理解和感悟心靈成長的其他關鍵點】比努力更重要的三件事,90%的人卻忽略了——1、方法論,指的是我們必須透過現象看本質,花時間研究各種不同現象背后隱藏的共同規律,并且據此提煉出一套解決問題的,具有一定普世性的方法體系。2、選擇和判斷,代表的是我們的預判能力,也就是在一定時間尺度范圍內,預料事態走向的一種能力。3、積累性,是說在一件事情上不斷積累,到達足夠的時間長度。簡單說,就是思維模式規律,自我感和心理體系。(轉載請注明來自“潤軒心理咨詢咨詢中心”)
|
潤軒社區 ??| ??人才招聘 ??|?? 友情鏈接 ??|?? 聯系我們
![]() ![]() 聯系電話:13396559345 微信號:13396559345 津ICP備2021006002號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