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 ?★強迫的根源是內在心靈被刻意的控制和要求,不能隨心的做自己,而是必須按照錯誤的思維模式活著,心靈深處處于焦慮對抗的狀態;心靈越是焦慮,外在表現就越不好,越表現不好,就越是刻意控制自己,越是刻意要求控制,心靈就越焦慮對抗,陷入了惡性循環。咨詢需要學習我們安排的健康的思維模式規律,讓內在心靈得到解放和自由,重新建立起由內而外、隨心而發的生活狀態。
?
★潤軒咨詢強迫的四個階段:找回本性、恢復靈性、提升心靈、自我和合。
第一個階段(掌握自我和合思維系統的10個思維模式,求助者基本可以用思維模式來化解強迫思維或強迫動作);?
第二個階段(學習自我和合價值系統,求助者基本達到了強迫時身心和諧的轉化);?
第三個階段(輔助求助者建立自我和合體系,讓內心深處的需求與現實之間得到平衡,消除內心價值理念的沖突,形成真實的自我感);?
第四個階段(幫助求助者注入靈性,讓身體、心理和靈性達到圓滿的平衡,徹底走出強迫)。
★強迫的咨詢層次
??1、思維層次:在思維平面層次,對強迫起到全方位、全角度的化解作用;化解后讓身心和合;
??2、靈性層次:在靈性空間層次,對強迫起到各個層次的消除作用,全面跳出強迫的影響;
??3、自我層次:形成自我和合體系,用自己的人生體系容納整個空間,消除其他體系對自我的沖突,從而讓強迫帶來的價值能量為我所用。
★強迫的綜合表現:靈性喪失,心靈空虛不安,自我感淡化,甚至時常感覺不到自我的存在;重復不必要的動作或事情,大腦不受控制的出現偏激負面的想法,產生負面消極的感覺;過分的夸大危險而恐慌不安,想控制的念頭控制不住,不想看到的念頭又總是出現;不能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,許多雜亂的思維讓人不能靜下心來;情緒越來越低落,意志越來越薄弱!
★強迫的原因分析
??心理障礙的形成原因:每個人出生后都帶著一份靈性(本性),這一份靈性的發展決定著一個人成就的高低;當個人在環境教育的影響下思想深入了一個獨特的領域時,如果不能正確的理解和運用這個領域,而是進入迷茫和逃避的陷阱,那他就會逐漸的開始喪失靈性;靈性的喪失必然導致了身體、心理和靈性的失衡,身心本能的會去阻止靈性的喪失,從而在本能和現實之間產生極大的沖突,造成心理障礙。主要的障礙形成有以下三個大類:
??1、身心不和諧:身體和心理沒有條理性、共感性,導致身心調理錯亂,身心互助無法發揮正面功效,致使身心分離不適,身體某個部位疼痛;常見癥狀有:莫名的感覺身體不適、失眠多夢、莫名的心理煩躁、身體軟弱無力、對任何事都沒有興趣、莫名的落淚傷心、習慣成癮(請客、購物、上網、生病等)、身體器官疼痛;
??——可用“自我和合價值系統”化解: 和合道德索榮譽、和合應該提要求、和合自負化自卑、和合思維止脫離、和合依賴不放棄、和合社交減壓力、和合精神定理論、和合能位升境界、和合靈性成現實、和合自我建體系。
??2、思維模式偏激:一些列比較偏激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,導致以偏概全、追求完美、教條刻板、膽小多疑敏感、缺乏安全感,無法用自我和合的思維模式來思考問題;常見的癥狀有:窮思竭慮、疑心很重、強迫動作與思維、焦慮煩躁不止、內心恐懼不安、社交恐懼、看不慣很多人和很多事等等;
??——可用“自我和合思維系統”化解:?潤心軒身、辯證和合、身心潛能、生命組建、法則法規、陰陽虛實、圓滿缺陷、真假認知、苦樂解脫、定位守位。
??3、靈性和現實沖突:靈性的人生體系和現實的發展需求相互沖突,心靈的深度和現實的高度差距太大,導致潛意識對現實生活的對抗;常見的癥狀有:生活沒有意思、人生沒有意義、活著生不如死、內心掙扎痛苦、感覺無人理解、從心靈深處感到悲哀、無奈怨恨輕生、看透世間迷局悲觀失望等等;
??——可用“自我和合靈性系統”化解:?靈性智慧、意象返觀、孝悌樂交、情感自控、職業心理、性格模式、精神和合、選擇舍得、所想所得、自我和合。
?
強迫的詳細剖析:
一、強迫的三大現象
? 1、思維上——違背“自然”而不斷循環:
??(1)當出現負面念頭時(否定自我的、自認為不道德的、多為恐懼的念頭、畫面、感覺),缺乏恰如其分的辨證和合思維和心理自我控制能力,沒有自我人生體系,不能正確的看待、對待,而陷入擔心、恐慌或過度自責。這種擔心、恐慌和過度自責—→導致在下意識中無意識的強化它,故反而更頻繁的出現—→越怕越出現、越出現越怕,于是強迫產生。
? ?(2)平時偏激的、極端的“單邊式”的思想習慣,加上碰到事情后不能用辯證和合思維去分析、看待,而是錯誤的歸因(歸結為對自己不利的方面)和高估計威脅的可能性。所以,在所謂的正常人與強迫之間,是沒有一個絕對的界限的。
???(3)學習、工作或生活上偶然失敗等原因導致精神理念、成功理念或為人處世的理念被打掉、被破滅了——于是開始迷惑,不知道究竟應該用什么指導思想和生活、學習工作理念—→為了自己的發展而不得不接受新的思想和理念,但因為沒有正確的指導,用一段時間覺得這種思想和理念不對,而換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—→不斷換理念,導致心理精神的痛苦而影響工作學習生活、自信心喪失—→導致工作學習生活質量更下降—→無可奈何,就自暴自棄的想逃避——但又害怕別人指責,加上自我責備,不認同逃避,可又沒有方法,很無賴,覺得冤枉,而有了更加復雜的痛苦—→沒有辦法,又去短暫的努力,勉強的去進行積極一點的學習、工作和生活——因心理感覺能力不行,于是又逃避……——反反復復,最后感覺自己是在無能為力,希望有一個人有一種特殊的方法能徹底的把自己的問題解決,徹底消除迷惑和痛苦。
??歸納:理念破滅——負面行為——自責導致焦慮痛苦——為消除難受又做負面行為
??如:手淫——手淫不道德過度自責——擔心再出現——擔心反而去想它更加重——于是采取行為消除擔心焦慮—→出現行為又引起自責—→自責又產生焦慮……產生強迫;
??現在有的人又走向另一個極端:認為手淫很好—→可暫時緩解強迫。但這樣會導致手淫加重成癮(手淫強迫),使身心更受傷害。?
2、行為上——反復重復:反復重復同一動作—→強迫行為(不合情理的自我挑戰行為、消除某一顧慮擔心的行為、不合情理的自我展示的行為)
3、感覺上——異常痛苦:
??(1)正面與負面思想做斗爭
??(2)做與不做的斗爭(做了與不做都后悔)
二、強迫人的本質
? 1、自卑而不甘心:
??(1)太在意和放大別人的看法,生怕別人瞧不起自己,又不甘心被人瞧不起;
??(2)自我要求很高,追求完美;
??(3)與別人相比或與自己期望的相比,感覺還有距離,有些自卑又不甘心。
由以上原因產生焦慮、急躁,擔心、害怕自己不能成功,但又很想做好,結果在這種矛盾中產生了強迫。
? 2、教條而不會變通:
??(1)如執著于名人名言、成功學、古圣先賢軌跡,在現實生活中教條式的運用。如教條式的樂于助人、替人作想……但結果常常與自己期望的不一致,如別人不理解、別人冤枉等而對自己的思想、理念產生懷疑或者對自己的思想、理念固執不放而怨天尤人、怨世疾俗,生感世態炎涼、人心不古等
??(2)在初期迷信專家、權威和某一教條(所以一旦被定性,癥狀會固化;一旦被錯誤的理論指導,會越陷越深,難以自拔),結果因某一事情使自己感覺到原先認為正確的思想、理念被打到、摧毀,心理很失落、很空虛,不知道該怎么辦,沒有思想、沒有理念就會迷茫無助。一旦又找到一個思想和理念又會執著不舍,不知變通的照搬照抄,結果又是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,于是又迷茫痛苦……不甘心又去找思想和理念,又不知變通的照搬照抄,結果又是被現實撞得頭破血流,于是又迷茫痛苦……如此反反復復,在不斷的創傷中總結一點經驗,獨自咀嚼著失敗的痛苦,獨享著渺茫的希望。
??(3)強迫人對自己要求極高,希望給別人留下的都是好影響,因此不論是行為上、語言上,甚至思想上都要求盡善盡美,如此苛刻的要求自然獲得很累,但現實中又不可能做得這么完美,于是自責、擔心。所以說強迫人主觀上是自己盡善盡美,客觀上是最善良的,處處為別人作想,生怕自己惹別人不高興、怕自己對不起別人。
? 3、追求完美而不接受現實:
強迫人追求完美、追求高境界——包括道德的、品格的,一切高尚的行為、思想、觀念,但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時總感覺格格不入,因而又懷疑這樣做的正確性。因為太認真追求太高,現實不可能與之匹配,時常被人誤解或者感覺現實太糟糕,因而痛苦,加上為達到這種目的去不斷努力,結果還是甚至更不理想,心理更加產生不滿意、產生沖突、產生對抗等,這樣就形成了強迫。
強迫的產生過程:
??(1)原來有一個指導自己人生的觀念,因為某一個比較大的事件打破了這個觀念—→心中迷惑了,沒有了自認為正確的觀念—→呆板程序化的復制以前的模式—→結果效率低下(成績下降)—→更迷惑、喪失信心、自暴自棄狀態(一年到兩年)—→想找成功的方法去奮斗,結果導致強迫的產生:在迷惑、喪失信心、自暴自棄狀態下自我訓練式、自我挑戰式去奮斗,效率低下—→效果不好,想挑戰—→焦躁不安、擔心,在這個狀態下導致強迫行為或強迫意識產生。
(2)有一種善良的想法(為別人作想)但是不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—→不能做得恰到好處或者沒能得到別人認可,而心生對自己不認可,變得自信不夠或者沒有自信—→又想證明自己、繼續行動—→結果不理想而心生痛苦,更加不自信、更加焦慮—→……
(3)自信不夠、安全感不強,有一個負面的事情或經歷使自己把自卑與危機泛化,或演變為對某一個事情的恐懼、擔心。
三、強迫人的期望
? 1、期望沒有強迫觀念、強迫思想、強迫意識——
??(1)希望沒有自我否定的想法、意識:如擔心洗衣洗不干凈、數字計算錯誤……
??(2)希望沒有不道德的和對自己不利的念頭:傷害自己親人、傷害慈祥的老人、傷害幼小的生命、害怕自己與親人有性接觸、剪斷自己的頭發、插自己的眼睛、砸壞電腦;
??(3)象正常人思維(當時不知道正常人是怎樣思維的,以為正常人思維很好,沒有這些煩惱,覺得正常人過得很幸福),象正常人一樣生活,如有安全感:怕別人不認同自己、對死亡的恐懼、怕自己是神經病或精神病、怕記憶力衰退、怕大腦受到傷害。
? 2、期望沒有或者說希望消除強迫行為、強迫思維——
原來有一個指導自己人生的觀念,因為某一個事件打破了這個觀念——心中迷惑了,沒有了自認為正確的觀念,故希望有一種理論能夠咨詢強迫、又能指導自己的人生(包括健康、學習、生活、工作、為人處世、人際交往等方面的),甚至能幫助悟道——因為對世界看不懂才得這個病的;沒得強迫的人是自認為看懂了這個世界,抱著自以為是的觀念自欺欺人。
? 3、期望沒有強迫的痛苦——精神交互所產生的痛苦即消除對抗斗爭:
(1)正面與負面思想做斗爭:
太在乎某物某人或自己,而擔心某人某物或自己受到傷害—→因擔心而產生負面圖像(強迫意象)、自我責備,因而恐懼和痛苦—→擔心而強化負面的,負面圖像、負面感覺反而更頻繁出現——于是更加擔心、更加痛苦、更加自我責備……逐漸認識到(幾年后)這是個惡性循環—→才想到要消除這個循環。
??(2)潛意識與表層意識做斗爭:
??表層意識感覺與潛意識感覺相反、表層意識想法與潛意識想法相反;感覺潛意識有一種無形的能量支配自己,自己不能做主,如同正常人的性沖動——想控制又不能控制,不能控制就自責,自責就痛苦,一痛苦更不能自控,不能自控就自暴自棄,自暴自棄又不甘心,想解決。??例子:要成功與會成功完全不同。
??先是不自信——自我挑戰、自我展示、自我訓練(卡耐基、瘋狂英語等)——結果適得其反:感覺因為自我挑戰、自我訓練使自己內在產生了一股邪惡的讓自己異常痛苦的能量,越挑戰、越訓練、越展示這個能量越大越強,如同一個魔鬼,感覺又是實實在在的存在;感覺自己不僅受意識和潛意識控制,還受這個魔鬼的控制;感覺自己戰勝不了,不可能戰勝——于是尋求專家、高人,希望可能有一種藥、有一個人或者是一種方法能夠幫助解決——?一直找方法:如跑步、吃香蕉、太極。
??(3)做與不做的斗爭:
??因為不知道怎樣做(不知道正常人是怎么做的),只好投石問路試著(相對于正常人來說是沖動的)去做,結果效果不好,因此后悔、自責而痛苦;
??不做也后悔。后悔為什么不做,認為做了肯定會好些、舒服些,因為做了后會得到一個經驗:這樣不行!內心由此有點安慰。但這種安慰是得不到別人的肯定的,況且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解決問題,因而也痛苦。
四、強迫不是病
強迫并不是病,只是思維闖入了一個自己設計的迷宮,在迷宮里面拼命的尋找出路,可自己設計的迷宮也在時刻變化,所以總是走不出去;又由于自尊極強、追求完美,所以不愿意屈服,一定要分析清楚迷宮的各個道路,從而越陷越深,一直強化強迫思維;其實,我們的目的只是走出迷宮,并不是把思維陷入一個死循環,強迫朋友都是忘了自己的目的。
強迫朋友往往都是先給自己設一個限制(這個限制是為了自我保護,沒有其他的保護之前是不會改變的),然后再去尋找方法突破這個限制;找了很多的方法都不行,因為自己已經被自己限制了,然后就很痛苦,為了消除痛苦,繼續不斷的尋找方法,結果總是一無所獲,他絕望了;這個時候,他發現不找方法的時候,他反而好多了,他變的情感冷淡、教條不化、性格異常;但是這種”不找方法“的感覺又不能長久,所以他開始在輕松和痛苦之間尋找快樂;
有些人為了找到持久的快樂,繼續深入的思考尋找,他發現:只要他不去突破那個限制,他就不痛苦了;他得到了暫時的解脫;但是不去突破那個限制,可是那個限制還是存在的,他依然無法走出強迫!
我們潤軒的方法是讓強迫朋友從思維模式上面消除那個限制,讓系統的力量深入潛意識的深處,達到自我和合的狀態,就可以徹底消除強迫!
?
案例一、強迫思維-強迫行為-視線恐懼-對視恐懼-眼神目光恐懼-表情僵硬不自然-心慌緊張不安心理咨詢案例-總是反復的回想做過的事情-腦子里控制不住想一些沒有必要的事情-不敢和別人對視-對視時總是瞪著別人-眼神表情僵硬-和別人在一起沒有話題-總害怕別人不喜歡他-害怕自己的行為讓別人不舒服-害怕別人議論他-害怕人多的場合-經常心理不安-目前休學在家
一?、咨詢者情況簡介
咨詢者,男,21歲,大二,休學在家一年,服藥一年;因強迫、對視恐懼癥、視線恐懼癥、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而主動參加心理咨詢。咨詢者從小父母都比較嚴格,很少用溫和鼓勵的方式與他溝通,更多的是指責和否定,小時候過的還可以,但性格比較孤獨,喜歡一個人默默做事,人多的時候就放不開;初二和同桌吵架后,心理沖突壓抑,不敢看他的眼睛,每天都帶著壓抑的心情上課,不怎么和周圍的同學溝通,后來泛華到對很多同學都不敢看;高中時就害怕得罪別人,對自己的一言一行很在意,很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,經常討好別人,比初中過的好一些,上臺發言還是很緊張,面對異性容易臉紅放不開;大學覺得同學們都很健談,自己放不開,就刻意的改變自己,刻意的放開與人交流,突然一次發現自己的表情很僵硬,就很緊張,對視恐懼又爆發了,每天總是擔心自己的眼神目光不自然,總擔心自己沒話題,害怕給別人不好的印象,后來出現了強迫思維,對自己做過的事情反復的想,害怕自己做的不好,害怕得罪別人,去哪個教室要反復的看,總害怕記錯,放好的東西總要多確認幾遍,害怕自己放錯了,每天腦子里想的很多,人也特別累。大二的時候因為壓力太大就休學了,在家吃藥一年,雖然壓力小了很多,但心理問題還是存在。
這類問題屬于心靈成長不足引起的恐懼和強迫,進而引發社交恐懼等問題,主要癥狀有:靈性喪失,心靈空虛不安,心靈壓抑退縮,自我感淡化,思維模式敏感偏消極,思想不成熟獨立,反應慢不會表達;人際關系很敏感,總害怕影響別人,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,重復不必要的動作或事情,大腦不受控制的出現偏激負面的想法,產生負面消極的感覺;過分的夸大危險而恐慌不安,想控制的念頭控制不住,不想看到的念頭又總是出現;不能集中精力去做一件事情,許多雜亂的思維讓人不能靜下心來,情緒容易低落!
二?、咨詢者詳細情況自述
我小時候過的還可以,和父母的關系不好,和奶奶的關系挺好,我爸媽脾氣都比較暴躁,作業做不好就會吼叫,說兩遍如果還是不懂,他們就會發火,我有時候不懂也不敢問,有時候他們說的話,我沒聽清都不敢問;我和他們的關系一般吧,現在溝通多了點,可能是我都休學了,他們怕刺激到我,現在說話溫和了很多,以前說話都是指責和否定,很少可以聽到溫和言語,從來沒有鼓勵過我,反正做不好就是說你,總是拿鄰居家的孩子,說別人多好,把我貶低的一文不值。小學還行,沒有什么壓力,也沒什么深刻的記憶,性格比較獨特,有些孤僻,我不太喜歡人多的場合,大家一起玩的時候,我更喜歡看著,喜歡玩什么都是自己一個人的時候玩,可能就是怕丟面子吧。
初一和小學差不多,初二就出問題了,對我的影響很大,我的同桌特別能鬧,我有一次就和他鬧掰了,吵的很厲害,然后他和沒事人一樣,每天和周圍的同學有說有笑的,故意氣我,我也不理他,每天不和他說話,心理還是想放開,但是一口氣憋著就是不屈服,然后我就發現我出現了對視恐懼,不敢看他的眼睛,后來聽他和別人說人不能太小氣,我就很不舒服,感覺他到處說我壞話,害怕班里的同學也討厭我,每天上學就很壓抑,我本來就不愛和人多說話,現在更不多說話了,初三對很多同學都不敢看了,總覺得他們會笑話我,特別是對老師,不敢和老師眼神交流,眼神總是閃躲。
高中我就想改變自己,不想這樣了,我總是刻意的討好別人,很多話都是順著別人說,不敢堅持自己,讓別人開心,很害怕像初二那樣和別人發生矛盾,害怕得罪別人,所以就總是很敏感,對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很在意,總想給別人好印象,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,有時候寧肯吃點虧,也想讓別人覺得我好,這樣確實有效果,人際關系好了很多,感覺合群了一些;不過上臺發言還是很緊張,面對異性的時候容易臉紅,比較自卑,也沒有他交心的朋友。
大學又出現問題了,軍訓的時候就有點壓抑,感覺自己放不開,后來看到大家都很健談,就總想讓自己也放開,總是刻意的去聊天,刻意的放開自己,有一次一個同學就說你傻笑什么,我突然就緊張了,當時的表情很僵硬,很不自然,然后就不知道該笑還是不該笑,也不敢太主動了,總害怕自己不自然,對視恐懼又爆發了,眼神總是很緊張很僵硬,不知道該看哪里,有時候瞪著別人,讓別人也很難受,怕別人不舒服我又低著頭,低頭又怕別人覺得我奇怪,反正每天就想很多,心理很矛盾壓抑;現在還擔心自己沒話題,總害怕讓別人不舒服,不知道什么該說什么不該說,對說過的話要反復的想,一遍一遍的想,強迫越來越明顯,還有強迫行為,明明看過哪個教室了,可是還是要反復的確認,把一個東西放下了,還是反復的確認是不是放在那兒了,每天晚上都要檢查好幾次手機有沒有靜音,檢查了也不放心,還要再看一遍,不然就不踏實,每天腦子里想的太多了,睡眠也越來越差;大二壓力更大了,受不了我就提出休學,輔導員也建議休學咨詢,在家有一年了,一直吃藥,現在狀態穩定了,心理壓力小了,但是我覺得心理還是那樣,那些擔心都還在,害怕去學校又復發了,看了你們潤軒的咨詢原理,我覺得挺對的,就想試試把自己咨詢好。
三?、心理咨詢師系統咨詢簡介
經過詳細的會談分析討論,咨詢者的情況屬于中度偏重的心理問題,經過了三個療程九個月的系統心理咨詢,咨詢者已經恢復了健康的心理狀態,內在心靈已經穩定了,有了獨立的思想和穩定的自我感,現在已經可以上學了,人際關系處理的也可以,可以放開做自己了。
原因分析:咨詢者的情況屬于心靈成長不足引起的社交恐懼、焦慮強迫;中學階段本來是發展內在自我、做自己的關鍵時期,可是咨詢者從小的思維模式不成熟,沒有和父母有很好的溝通交流,對一些事的處理過于偏激,遇到吵架事件之后,想法比較極端,一直陷入不能釋懷,不僅耽誤了內在心靈的成長,而且還壓迫束縛了心靈,到了高中,更是以刻意的討好為主,太在意外在表現和別人,進一步迷失了自我,內在的發展明顯不足。到了大學之后,內在自我沒有了,外在還是刻意的活著,但大學大家都很成熟了,不像高中那么簡單了,刻意的活著已經無法滿足生活的需求,在受到一點打擊之后,就會迅速懷疑自己,否定自己,敏感多疑,心理不安就會出現對視恐懼,越是刻意控制在意外在,眼神目光表情肯定就越不自然了;每天在錯誤的思維模式里面糾結亂想,心靈就會越來越焦慮,強迫的癥狀自然就出現了;其實這些問題中學階段已經有了,只是沒有爆發出來而已。
原理分析:人就好比是一棵樹,內心就是根部,外在表現就是葉子;心理健康的人是活在根部,心理很踏實和安定,外在的風吹雨打和枝葉搖晃他都不會在意,會感覺外在的風吹雨打和枝葉搖晃是正常的,所以不會被外界干擾和影響,而且會隨心的從外在找快樂;但心理不健康的人,土壤和根不好,不安定,總是活在枝葉上,每天在意和控制著枝葉,心理就特別不穩定,容易被外界風吹雨打影響,長期活在外在,內在的本性和自我就缺失了,心理收縮后就放不開,不能自然而然、隨心而發的與人溝通,心理經常敏感多疑胡思亂想,容易緊張心慌,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價,經常否定自己,與人相處的時候心理不安后眼神表情就不自然了,害怕別人注視,會回避不敢與人對視,被多人注視的時候緊張不自在,不能自然的眼神交流,甚至表情僵硬尷尬,心理焦慮感越多,強迫狀就越明顯。
咨詢分析:這方面的咨詢需要先調整思維模式,掌握我們安排的自我和合的思維模式規律,結合獨立的思考和感受,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,然后才能在正確的思維模式下發展內在自我!如果只是想刻意的改變外在癥狀,這樣是沒有用的,是改變不過來的!咨詢需要思維模式和自我感兩個方面的成長,通過掌握和諧自然、符合規律的思維模式,讓思想成熟起來,成熟思想下可以有正確的想法和心態,同時,讓內心世界慢慢的好起來;自我感是社交恐懼恢復的重點,沒有自我的人,無法從社交恐懼中擺脫出來,所以要安定下來,做真實的自己,把穩定的自我感發展起來,自我感穩定了,思想成熟了,就可以脫離外在的影響,自然而然的做自己。系統咨詢步驟:安定、真實、成熟看透、脫離外在、有自我感、隨心自然、和合靈性!心理咨詢是通過學習咨詢內容讓心靈成長,咨詢效果關鍵在于每次安排的內容,所以每次的內容一定要掌握好,不是去改變外在癥狀!
關于藥物咨詢配合的問題:有些咨詢者會問,需不需要配合藥物咨詢配合,一般是這樣的,如果問題比較嚴重,自己平時在生活中根本無法調整自己的狀態,無法理解和運用咨詢內容,而是基本上都陷入壓抑和痛苦中,那一般就需要配合藥物咨詢,因為心理狀態沒辦法調節,單純依靠心理咨詢就不行了;當然,如果自己平時大部分時間可以調整自己的狀態,可以理解和運用咨詢內容,那直接心理咨詢就可以了。藥物咨詢需要咨詢者自己去醫院的,我們只是心理咨詢方向。
?
案例二、強迫思維-總是很心慌-心靈焦慮-快樂感很少-與人相處時無法投入感情-感覺游離在大家之外心理咨詢案例-在家里也不踏實-看電視也無法專心投入-感覺什么都沒意思-提不起興趣-別人來家里做客都很慌亂-坐在一起聊天很不舒服-無法像別人那樣有說有笑-和大家格格不入的感覺-無法融入大家的快樂中-腦子里想法念頭特別多-無法控制停不下來-每天都在胡思亂想
一 、咨詢者情況簡介
咨詢者,女,28歲,已婚,在家帶孩子;因心理不踏實、總是不停的胡思亂想、沒有快樂感、與人相處無法融入、興趣缺失等問題而參加心理咨詢。咨詢者小時候父母離婚,從記事起就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,和媽媽基本沒有什么來往,爸爸在外面打工,都是過年才回家幾天,父親不愛說話,比較內向,和她的溝通很少,過年那幾天比較快樂,爸爸會給她買一些衣服和零食;爺爺奶奶對她媽媽很反感,連帶著對她也經常否定責備,他們和叔叔在一個院子里住,和叔叔家的孩子鬧矛盾后,嬸嬸基本都會責備她,罰她干很多活,罵她不會當姐姐,處事很不公平;她小時候性格內向話少,比較膽小,感覺活的很累,在家里也不踏實,小學成績不好,在班里基本不怎么說話,不敢舉手回答問題,老師也會經常說她像個啞巴,初中到了鎮上讀書,穿的衣服不好,什么都不如別人,有些自卑,害怕別人笑話,不敢主動的和別人一起玩,總是自己一個人。
初中畢業后就沒有上學了,在家里幫忙干了兩年活,每天要洗衣服做飯,還要照顧孩子,每天都很辛苦,還經常被指責沒做好,過的很不開心,總想著出去打工;后來去爸爸那邊打工,雖然也很累,但是感覺比在家里好太多了,工作很認真,但是和別人的交往比較少,無法和別人深入的交心,經常都是自己做自己的,除非別人主動找她說話,她才會和別人聊一聊,但都是很表面的,無法走的很近;飯桌上會比較拘束,不太放得開,在領導面前容易緊張,異性面前也很不自在,總害怕給別人不好的印象,人多的場合總是很不踏實,感覺自己融入不了,游離在大家之外,參與不進去,也沒有什么話講,很不喜歡自己這樣,但是又改變不了。結婚后就開始帶孩子,沒有去工作,和老公的關系還可以,但是和其他人的關系就很一般,和公公婆婆說話也很少,和周圍的鄰居也很少說話,心理總是不踏實,路上都害怕遇到了尷尬,在家里也會心慌,做事情無法專心,腦子里總是胡思亂想,控制不了自己的思想,也不知道到底在想一些什么,反正就是很累。
這兩年都過的不踏實,總是很焦慮,家里來客人了就很不舒服,坐著也不自在,就希望別人趕緊走,不敢和別人目光交流,害怕別人看出來她有毛病,對生活也沒有什么興趣,快樂感很少,感覺什么都沒有意思,特別沒有耐心,很容易發脾氣,特別容易生氣,有時候覺得自己和別人在一起格格不入,很反感自己的表現,很討厭自己,覺得自己什么都不好,連基本的說話都說不好,特別無能,睡眠也不好,經常早醒,然后就睡不著了。
二 、心理咨詢師系統咨詢簡介
經過詳細的會談分析,咨詢者的情況屬于內在心靈被壓抑否定控制后引起的抑郁焦慮強迫,以心靈不快樂沒興趣、心理焦慮不踏實、控制不住的胡思亂想、與人相處無法融入感情等癥狀為主;人不止有外在自我,還有內在自我,內在決定著外在,如果內在心靈被壓抑久了就會抑郁,內在心靈被否定多了就會焦慮恐懼,內在心靈被控制束縛多了就會強迫,外在癥狀的根源都在內在,而內在的壓迫束縛控制和思維模式有關系,思維模式的形成和從小的成長經歷有關系;經過了三個療程一年的系統心理咨詢,咨詢者已經恢復了健康的心理狀態,現在已經可以踏實的和別人相處。
內在自我和外在自我的理解,可以參考這個例子:人就好比是一棵樹,內在就是根部,外在表現就是葉子;心理健康的人是活在根部,心理很踏實和安定,外在的風吹雨打和枝葉搖晃他都不太會在意,會感覺外在的風吹雨打和枝葉搖晃是正常的,所以不太會被外界干擾和影響,而且會隨心的從外在找快樂;但心理不健康的人,土壤和根不好,不安定,總是活在枝葉上,每天在意和控制著枝葉,當外在好的時候就沒問題,一旦外在不好的時候,內在的不安就會暴露出來,心理就特別不穩定,容易被外界風吹雨打影響,長期活在外在,內在的本性和自我就缺失了,心理收縮后就放不開,不能自然而然、隨心而發的與人溝通,心理經常敏感多疑胡思亂想,容易緊張心慌,容易追求完美,害怕自己表現不好,害怕別人不好的評價和看法,不敢放開融入別人,不知道說什么,不能做自己,注意力不集中,時間長了后,心靈就會壓抑焦慮,心靈的快樂感缺失,對生活的興趣就會減少。
咨詢者的內在心靈一直是被否定壓抑著長大的,導致她的思維模式也會否定和壓抑心靈,心靈得不到滋養,就好像根部得不到滋養一樣,根不行,葉子肯定就不行,外在的表現就會出問題,而思維模式又是否定和控制外在的,越是否定和控制外在,心靈也就會越不安弱小,,如此惡性循環,就會失去自我,無法隨心的生活,而是刻意的活在外在,沒有心靈的參與,就沒有快樂,心靈的不踏實就會引起焦慮,焦慮不安就會一直胡思亂想,就會出現強迫思維,這類問題的咨詢不是改變表面的癥狀,不是直接改變焦慮和強迫,而是需要讓心靈恢復自由,需要關愛心靈,讓心靈重新得到滋養,找到自我,恢復穩定的內在自我感。外在的癥狀雖然多,但是沒關系,咨詢是針對根源的,根源都是一致的。
生活需要心靈的參與,不然就如同“行尸走肉”機械般的活著,如果心靈被壓抑和束縛了,只是刻意控制外在活著,控制自己融入別人,控制自己與別人相處,控制自己去和大家說笑,那不是隨心而發的,而是刻意的,是不能長久的;咨詢者這些年忽視了內在心靈,忽視了自我,心靈沒有參與到生活中,心靈自由的感覺也缺失了,這樣的狀態不是改變外在表現就可以好起來的,而是需要真正的去和自己在一起,和自己好好的相處,讓心靈參與到生活中,讓心靈重新得到安全感,心靈踏實安全了,才能放開去體驗生活。咨詢者經過咨詢,已經逐步的恢復了自我,生活重心回到了內在心靈,開始做自己,用心參與生活,在正確的思維模式的服務下,心靈每天是踏實安全的,可以踏實的面對他人,可以坦然的面對生活,有了自己對生活的熱情和興趣。
三 、潤軒心理咨詢中心祝福
【潤軒心理:成長環境會決定人的思維模式】想象一下:一個人,從小生活在嚴苛的環境下,缺少肯定和鼓勵,無論他取得什么成績,父母都會拿來跟「別人家的孩子」比較,并要求他繼續進步,會導致什么后果?很有可能,他會成為一個向外物尋求肯定的人。一方面,他有證明自己存在感、強化自尊的需求;另一方面,他又無法做到獨立。
【潤軒心理:思維模式會影響我們處理問題的態度】所以,很多時候,打敗我們的,并非真的是我們面臨的困境,而是我們心中,對這些困境的恐懼、挫敗感和不自信。這些因素,會盤旋在我們內心中,成為我們理解和思考世界的方式,塑造和扭曲著我們的認知。這就是許多壓力和挫折感的來源。
【潤軒心理:思維模式是可以改變的】把正確的思維模式規律,代入到情景中,去解讀事物之后,接下來,就是不斷地重復、強化,乃至把這個新的思維內化,徹底替換掉舊信念。這就是一整套直面內心,找到不當信念,并對其進行修正和替換的過程。這個過程,其實也是在鍛煉我們,面對真實的自己,一開始可能很難做到,不要急,慢慢來,這絕非朝夕之功。
更多案例請點擊案例查看。
潤軒心理網址:www.runxuan.org?;咨詢電話:13396559345,0571-86044651;咨詢QQ:1043795473;微信號:13396559345。
?
?
潤軒社區 ??| ??人才招聘 ??|?? 友情鏈接 ??|?? 聯系我們
![]() ![]() 聯系電話:13396559345 微信號:13396559345 津ICP備2021006002號 |